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9日訊(記者 秦佳鳴)7月8日,第五屆“青山科技獎”申報任務正式啟動。本屆“青山科技獎”聚焦“綠色、低碳、可持續”主題,延續關注綠色低碳資料、碳捕集及包養網資源化應用、新動力及儲能、降碳減污協同把持四年夜議題,并著重鼓勵數字技術在相關科研議題中的創新應用。
根據官網信息,本屆“青山科技獎”擬評選出不超過10人,每人可獲獎勵金額100萬包養元(稅后),獎金用處不限,獲獎人可根據需求不受拘束安排,在資料科學、化學、化學工程、環境科學、動力科學等學科領域或相關穿插領域,有關鍵推動作包養網排名用的45周歲以下青年科研任務者均可申報。
本屆“青山科技獎”的申報時間為2025年包養7月8日至9月26日,預計2026年2月公布獲獎人名單。凡1980年1月1日(含)后誕生,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任務的青年科研任務者均可依照相關指引,通過青山科技基金官網進行申報。在劃一程度下,本屆“青山科技獎”將優先支撐40歲及以下青年科研任務者、女性科研任務者。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球范圍內,數字化與綠色化融會已成為不成阻擋的時代潮水,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各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供給了強年夜的技術支撐。中共中心、國務院往年印發的《關于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周全綠色轉型的意見》也明確提出,加速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會包養網,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
為更好地助力上述發展需求,在延續往屆評選規則的基礎上,本屆“青山科技獎”的評選將著重鼓勵數字技術在相關議題中的創新應用。特別是在前沿穿插領域,本屆“青山科技獎”將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年夜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若何在綠色低碳的科研任務中發揮感化。
美團“青山科技獎”負責人表現,本屆評選關注點的變化,恰是盼望通過鼓勵更多科研氣力投身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研討,加強對數字技術在綠色低碳科研領域的應用和賦能,更好地促進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真正有價值的科技創新,進而推動產業整體綠色轉型升級。
據清楚,“青山科技獎”由美團于2021年發起設立,以鼓勵更多科研氣力投身環保研討,助力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基礎科研及技術結果轉化。該獎項今朝已舉辦四屆,累計資助了39名在資料、動力、環境等領域開展前沿摸索的青年科學家,此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獲獎時僅34歲。
在“青山科技獎”的支撐下,獲獎者們堅守綠色低碳的科研之路,并不斷獲得衝破。智能調溫的輻射制冷/制熱涂層資料、城市多源渣滓數智化協同焚燒、凈化工業煙氣的“膜”、全球首套250千瓦級海水制氫聯產海水裝置,以及面向新動力、精細化工和性命安康的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統……在各個領域,“青山科技獎”獲獎者們正在將綠色低碳變成現實。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山科技獎”評審委員會主任張濤表現,盼望“青山科技獎”的設立能夠激勵更多的科學家投身促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科研事業。未來,盼望一切獲獎者繼續篤定前行,為漂亮中國建設貢獻科研氣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