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鵬)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5月底,西藏高標準農田累計新建448.93萬畝、改造提升59.97萬畝,分別完成“十四五”建設目標任務的100.家教66%和133.27%,提前完成建設任務。
西藏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形成四級統籌、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自治小樹屋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重點包保、重點督九宮格辦;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專門抓、班子成員“一對一”包保地市的工作機制,現場辦公推進進度;市縣農業農村部門緊盯目標任務,確保建設工作順利推進教學。同時,農業農村部結合1對1教學西藏實際,給予了差異性政策支持,新建、改造提升畝均中央投資達到3400元、2200元,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受限于特殊地質、地形,西藏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面臨耕地細碎、坡度落差大、涉自然生態保個人空間護區項目九宮格審批難等諸多現實困難。為此,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協調,優化項目審批流程,解決審批難問題;探索適合當地的建設方案,通過“小并大、短拼長、坡改梯、彎改直、旱改水、劣改優、傳統改現代”等措施,將零散、不規整的土地改造為集中連片、適宜機械化作業的耕地。
據了解,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力推進,西藏耕地質量穩步提升,糧食安全更有效保障。數據顯示,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和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大幅提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3.4%以上,2024年糧食產量112.9萬噸,其中青稞產量88.8萬噸。
西藏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處處長巴桑次旦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農牧民增收效果明顯。一方面,各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積極動員當地農牧民參與,為農牧民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另一方面,節水灌溉、機械化率大幅提高,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生產、經營環節的參與度提高,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促進了轉移就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