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S包養網站十年,總書記的新春足跡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68ceccca7482.80782223.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每到群眾家中,常會問一問,還有什么困難,父老鄉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

…………

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心系民生冷暖、情牽萬家燈火。真摯平實的話語,具有直抵人心的溫度和力量,在14億多中國人民心中激蕩澎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黨的十八大以來,每逢新春佳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都會深入基層一線,走進人民群眾中間,看實情、聽民聲、問冷暖、送祝福。

“愿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春足跡,我們看到的、感悟到的,是人民領袖對人民溫暖貼心的關懷、真摯深情的惦念,是百年大黨對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初心使命的執著追求。

家國天下,枝葉關情。行程萬里,不忘初心。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新春佳節將至,廣大群眾能不能過一個祥和安寧的節日?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惦記。

2013年春節前夕,赴甘肅看望各族干部群眾的習近平總書記特地來到蘭州市城關區五泉菜市場。總書記十分關心市場供應情況。

“菜價漲了沒有?”“本地菜多不多?”在幾個攤位前,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白菜、洋芋、西紅柿、洋蔥等蔬菜價格。

面食鋪前,習近平總書記察看拉條子、貓耳朵、餃子皮等面食,問“面條一天賣出多少斤?”“四五百斤。”總書記夸商戶“方便了群眾”。

“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都是事關民生的大事。從過去物資稀缺到今天物產豐富,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連年改善。

2020年1月20日,赴云南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昆明國際會展中心,視察第十四屆昆明新春購物博覽會年貨街。

貨架上,農副產品一應俱全,節日民俗用品年味十足,少數民族和周邊國家特色產品琳瑯滿目……習近平包養總書記走到攤位前,商家、顧客圍攏上來,爭相向總書記問好。總書記仔細詢問春節前市場供應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關部門要做好工作,確保節日期間市場供應充裕,質量安全可靠,讓群眾過一個安定祥和的春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食品安全問題。

2021年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貴陽市觀山湖區合力惠民生鮮超市。

在熟食區,習近平總書記叮囑:“一定要注意食品衛生,標明生產日期,不能賣過期食品。”在冷鮮區,總書記又詢問冷鏈儲運情況,要求對當天沒賣出去的冷鮮肉采取相應處置措施。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戰略眼光,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進程,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進展。

——2013年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餐廳鴻瑞園店,考察了解社會化養老情況。

一餐飯多少錢?飯量夠不夠?衛生不衛生?老人們的收入怎么樣?有什么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問得非常仔細。

習近平總書記給老人們拜年,祝愿他們新春愉快、身體健康、安享晚年,并端上一盤熱氣騰騰的飯菜,走到72歲的老人楊林太面前,輕輕送上,請他用餐。

——2014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看望在這里入住的兒童。

在宿舍,習近平總書記鼓勵聾啞女孩王雅妮和放假“回家”的大學生閆志凈好好學習,學業有成,并伸出大拇指向她們學習啞語“謝謝”;在排練室,孩子們邊做手勢,邊唱起《感恩的心》,歌聲悠揚,不少人的眼眶濕潤了。

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有一顆包養網感恩的心很重要,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2015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延安市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看望教職工,對辛勤工作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致以新春問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抓發展在根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重視教育,重視基礎教育尤其是老區的基礎教育,財包養網政資金要向這方面傾斜。

——2019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東城區草廠四條胡同,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

“這是什么時候改造的?”“老住戶都搬回來了嗎?”“社會車輛進不來吧?”漫步其中,習近平總書記一邊瀏覽街巷風貌,一邊詢問舊城保護整治、人居環境改善等情況,還特意推開一間新改建的獨立公共廁所的門,察看衛生狀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中央十分關心老城區和棚戶區改造,就是要讓大家居住更舒適、生活更美好,解決好大家關心的實際問題,讓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過上現代生活。

…………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春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為了守護萬家燈火,保障假期歡樂祥和,許多勞動者堅守一線,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對于基層一線勞動者,習近平總書記充滿著關心關懷的真情。

——在工地現場,習近平總書記同農民工親切交談,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農民工的辛勤勞動和奉獻,要更多關心、關愛農民工,特別是不能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

——在派出所,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公安民警致以節日的問候。總書記要求公安部門做好春節期間各項工作,讓人民群眾過一個平平安安、歡樂祥和的春節。

——在清潔站,習近平總書記向環衛工人祝賀新年。總書記深情地說,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沒有你們的辛勤勞動,就沒有城市環境的清潔美麗,就沒有市民生活的安逸舒適。

——在出租客運公司,習近平總書記了解節日期間出租車運營情況。總書記十分關心群眾反映突出的“打車難”問題,詢問“的哥”“的姐”的看法。總書記聽了以后表示,你們工作很辛苦,為群眾出行提供了方便,為城市交通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快遞服務點,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遞小哥”。總書記指出,“快遞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貪黑、風雨無阻,越是節假日越忙碌,像勤勞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勞動者,為大家生活帶來了便利。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共同富裕、包養網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這條路”

實現小康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還要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按照既定的目標踏踏實實走下去,把產業發展好,把鄉村建設得更好,創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習近平主席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的,是困難群眾;念茲在茲的,是脫貧攻堅。

2014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

在伊爾施鎮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財家中,習近平總書記察地窖,摸火墻,看年貨,坐炕頭,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活。總書記表示,快過春節了,知道你們有困難,特地來看望你們。

看到郭永財等群眾住房還比較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叮囑當地干部要加快棚戶區改造,排出時間表,讓群眾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問困難群眾工作,讓每個家庭都過好節。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真摯深情。

2016年2月2日,農歷臘月二十四,恰好是南包養網方的小年,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崎嶇山路來到江西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這曾經是一個貧困村。

在紅軍烈士后代左秀發家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家人立足本地資源、依靠竹木加工增收脫貧的做法給予肯定,祝他們生產的竹筒暢銷。總書記指出,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在村里,家家都忙著準備年貨,習近平總書記每到一處,都向鄉親們問好。總書記還給貧困戶送去年貨,給孩子們送去書包,祝家家都把年過好。

習近平總書記到村里的消息迅速傳開,村民們聚集到村口,齊聲向總書記問好。總書記同鄉親們握手,向鄉親們拜年。

在考察調研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鄉親們說,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真摯熱情的話語,溫暖著在場每個人的心,陣陣歡聲笑語充滿整個山村。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河北張北縣,踏著皚皚白雪進入小二臺鎮德勝村。這個村曾經是貧困村,全村413戶中有212戶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在村民徐海成家,習近平總書記同鄉親們一起,一筆筆算著一年的收支賬,合計來年的脫貧計劃。

習近平總書記問徐海成,家里有多少畝地,種些什么,收成怎么樣?

徐海成說,自己一家4口,2016年種植甜菜、馬鈴薯、莜麥的收入,加上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和務工收入,共計4.3萬多元,妻子治病和女兒上大學支付3.5萬多元,除去基本生活,家里沒有多少活錢了。

習近平總書記一邊幫他算賬,一邊安慰他,說黨和政府一定會持續關心像他這樣的家庭,讓鄉親們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樣的場景人們并不陌生。習近平總書記問的是一家一戶的小賬本,展現的卻是脫貧奔小康的大情懷。

“我們這一代人有這樣一個情結,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這條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

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發揚釘釘子精神,敢于啃硬骨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2021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考察調研。

走進苗族村民趙玉學家,習近平總書記從客廳、廚房到衛生間,看得十分仔細。“做飯用電,電費貴不貴?有了自來水,洗澡都有熱水吧?”

趙玉學指著客廳墻上的照片說,過去就住在這個麻窩寨里,透風漏雨,沒水沒電。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下,現在住進了這個15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水電路都通了,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化屋村曾經是深度貧困村,近年來通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旅游業,實現了貧困人口清零。包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既有收入,又能兼顧家庭,把孩子教育培養好。

馬上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趙玉學妻子楊鵬英邀請習近平總書記一起制作當地傳統節日食品黃粑。

拿起一張粽葉,夾上一塊糯米黃豆面,卷起粽葉,用線扎緊,習近平總書記親手包了一個黃粑。總書記笑著說:“祝你們今后的日子過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在村文化廣場上,各族群眾正在開展春節民俗活動,打鼓吹笙,載歌載舞,喜氣洋洋。

在歡快的迎客歌聲中,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大家中間。總書記指出:“實現小康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還要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按照既定的目標踏踏實實走下去,把產業發展好,把鄉村建設得更好,創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自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根本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我們國家再往前走也要靠自主創新。”

在貴州的大山深處,依靠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建成了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2021年2月,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其間,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了“中國天眼”項目負責人和科研骨干,聽取“中國天眼”建設歷程、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情況介紹。總書記通過視頻察看“中國天眼”現場,并同總控室的科技工作者代表連線,向他們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拜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科技為先,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和中堅作用。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西安市調研。在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總書記考察了光電測試大廳、空間載荷環境試驗大廳,察看了科技成果及產品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科技人員要樹立強烈的創新責任和創新自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國際科技發展制高點,努力多出創新成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多作貢獻。

電子信息產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成都市天府新區考察。在成都中電熊貓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總書記聽取了公司總體情況和四川省、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情況介紹,察看企業自主可控網絡信息安全產品,并深入車間觀看新一代液晶面板生產工藝流程。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企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綠色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發展理念。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這個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昆明市考察調研。總書記來到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濕地,聽取云南省和昆明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總體情況匯報,察看滇池、撫仙湖、洱海水樣和滇池生物多樣性展示。

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上世紀50年代末水質開始惡化,到90年代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經過多年不懈治理,生態環境大為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詳細詢問滇池保護治理和水質改善情況。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而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西安是有著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是中華文明的根脈城市之一。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西安市調研。在西安市博物院,總書記觀看了西安都城變遷圖、隋唐長安城模型、青銅器及漢唐金銀器文物展、漢唐代表性雕塑與唐三彩文物展,聽取了古代絲綢之路和長安歷史文化等介紹。

習近平總書包養記強調,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胡同,北京老百姓世代生活的地方,是老北京的一個顯著特色。

2019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前門東區,沿草廠四條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風貌,聽取區域規劃建設、老城保護、疏解騰退、人居環境改善等情況介紹。前門東區是北京老城重要歷史片區,是北京這座千年古都深厚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而體育同樣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

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張家口市崇禮云頂滑雪場考察。

習近平總書記首先到雪具大廳,了解頭盔、雪帽、雪鏡、雪服、雪鞋、雪板等各式雪具的不同功用。大廳里的游客和滑雪愛好者們熱情向總書記問好、向總書記拜年,總書記頻頻向他們問候致意,祝他們新春快樂、玩得開心。

在滑雪場練習區,一些正在練習的滑雪愛好者看到習近平總書記來了,激動地圍了過來。總書記同他們親切交流,詢問他們的滑雪體驗。

在一群正在這里參加滑雪冬令營的少年兒童中間,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子,問他們多大了、從哪里來、練滑雪難不難,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在滑雪練習中既勇于挑戰,又注意安全。

體育是重要的社會事業,也是前景十分廣闊的朝陽產業。在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申辦北京冬奧會,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快速進步,推動全民健身廣泛開展。我們提出,要努力帶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北京冬奧會是一個重要推動,對冰雪運動產業也是一個重要導向。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體育事業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包養容,還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

匠心獨運丹青手,萬里山河起宏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抓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樹立正確政績觀,處理好穩和進、立和破、虛和實、標和本、近和遠的關系,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自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實現這個心愿和目標,離不開全國各族包養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改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

布楞溝,是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高山鄉的一個下轄村,東鄉語意為“懸崖邊”。村如其名,山大坡陡、溝壑縱橫,一度是該縣最偏僻貧困的村。

這里曾經吃水難,要么喝雨水或者河溝里的鹽堿水,要么往返30公里到洮河取水;行路難,全村都是土路,又窄又陡;住房難,八成以上群眾住的是土坯危房;上學難,村里只有一個三年制教學點……

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翻山越嶺,來到海拔1900多米的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總書記殷殷囑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包養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干實干,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如今,布楞溝村的水引來了,路修通了,當年的吃水難、行包養路難、住房難、上學難、看病難、增收難,得以明顯改變。

2014年1月27日,赴內蒙古調研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錫林郭勒盟牧民瑪吉格家,在蒙古包中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

“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購物方便不方便?”“家里養了多少只羊、多少匹馬?”“收入怎么樣?”習近平總書記問得很細。瑪吉格和家人一一作了回答,并表示這些年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總書記問群眾還有什么要求,老人反映當地有的牧戶在用電、通行上還有些困難,總書記要求當地黨委和政府作出規劃,努力加以解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落下。

地處四川西南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曾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包養網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涼山脫貧攻堅,牽掛著當地群眾。

2018年2月11日,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走進吉好也求家的老房子。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