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下話去九宮格共享文明_中國網

作者:

果園村鄉土人才志愿者幫助村民收葡萄。 受訪者供圖

“吃美味的葡萄,過城里人向往的生活,這是我們村提的口號。”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果園村,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偉指著村“兩委”辦公室墻上的標語自信地說道。

果園村名副其實,清代就因水果飄香而被稱為果園村;幾百年后,該村7000畝葡萄種植園直鋪天際:一樹樹葡萄架縱橫分布,紅的是美人指,紫得發黑的是巨峰,綠瑩瑩的是陽光玫瑰,40多個品種參差錯落,讓空氣里都混合著葡萄的甘甜。

2024年,果園村的葡萄年產值已超過2億元,村集體收入突破4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3.7萬元。產業興旺,生活富裕,果園村村民如今也在思考怎樣度過“果園外”的生活,是在麻將桌上度春秋?還是走出“舒適圈”,學習更專業的種植技術去培育精品果?

今年5月,果園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怎樣在葡萄架下話出文明?來聽聽村民們的故事和心聲。

“調”出和諧,讓小事不出村

“一架飛機飛過四川,都能聽到地上嘩啦啦打麻將的聲音。”果園村村民曾恒勇笑著說。在村里做了十多年矛盾糾紛調解員的他對麻將有點五味雜陳:“有的兩口子因為打麻將都快鬧離婚了。”

讓曾恒勇皺起眉頭提到的離婚一事,發生在村里李明和楊娟夫婦一家。曾經還是村里貧困戶的他們,在果1對1教學園村家家戶戶開始種植葡萄后,也緊跟步伐,并且很快嘗到甜頭。

好景不長,脫貧后的李明開始急于享受“勝利果實”,沉迷于摸牌,一場幾百塊的麻將很快就敗光了家里積蓄。楊娟實在氣不過,找到曾恒勇,憤怒地控訴道:“離,必須離!”

“調解,當然得先以理服人。”曾恒勇說。“我當時勸他們,麻將重要還是生活重要?兩口子辛辛苦苦省點錢,付出了這么多,一個女同志每天曬得黢黑,因為一桌麻將就要放棄生活嗎?劃算不?”

疙瘩解開后的夫妻二人重歸于好,如今承包了20余畝葡萄園,果園里說笑聲漸起,麻將聲再未出現。

“村里的事情雖然瑣碎,但都和‘情’脫不了關系。因此,調解也要以情動人。”曾恒勇說。

今年上半年,曾恒勇和村“兩委”剛調解了一起難纏糾紛。事情發生在去年9月。一位在外多年的村民,因為常年不在村里,對村里田地的劃分范圍有些記憶模糊,在埋葬自己母親時,將骨灰盒埋到了別人的地界上。

“被占地的那家要他遷墳,他不遷,只說可以賠償兩萬塊錢,但人家根本不要,還放話說如果不遷墳,他們就要拿鐵鍬去開墳。”曾恒勇回憶。

眼看要起肢體沖突,曾恒勇趕忙和村“兩委”、村里黨員行動起來,一些人負責找他們的親戚朋友從旁勸說,曾恒勇則找到參與下葬的村民:“首先,占別人的地確實不對,錯了就要改正;其次你換位思考,你母親會愿意葬在別人地里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今年小樹屋4月下旬,該村民主動遷墳,給這樁持續了大半年講座的遷墳事件畫上句號。

“現在村民收入都變好了,大的矛盾比較少,村民之間偶爾有些摩擦,我們也會做到讓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曾恒勇說。

學出技能,志愿精神助發展

果園村有自己的“農民夜校”,地址就在村委會一側。據李永偉介紹,“農民夜校”會場中一共兩百多個座位,前不久剛進行過一場講座,“講師”便是村里的鄉土人才文明實踐志愿者、村民李程鋒。

李程鋒三十歲出頭,2013年畢業返鄉后便承包了30余畝葡萄園,也是村里第一批返鄉的年輕人。思路活、干勁足、能吃苦,是村里對他的一致評價。

“也不是講課,就是和村里的種植戶坐下來交流經驗,葡萄馬上進入成熟季,這個交流還是很有必要的。”李程鋒謙虛地說。

鄉土人才文明實踐志愿者的作用更像“中轉站”。“村里經常會有專家學者來講課舞蹈場地,但有些專家說的話年紀大點的村民聽不懂,所以我們就先去聽專家講課,學會后再‘翻譯’給村民聽。一個季度至少有一次交流機會。”李程鋒說。

在果園村,像李程鋒一樣,不計報酬、為村民奉獻的志愿者共有60多個,他們穿梭在果園村數不清的葡萄架下,織就一張溫暖堅實的互助之網。

轉變村民種植理念、診斷果園病蟲害,幫助村民管理果園……“李程鋒們”播撒愛心的背后,事實上有著立意更深遠的考量。

“我們互幫互促的行為,使得整個產業品牌價值和質量得以提升。而品質一旦提升,價格也會升高,從而增加收入。去年有位高端產品收購商,很認可我們這里的葡萄,因為我們的葡萄并不是以產量求生存,而是以品質求生存。”李程鋒說。

73歲的村民李孝云兩年前在李程鋒的葡萄園里務工。共事期間,老人從李程鋒那里學到了不少種葡萄的小妙招。“他會很耐心教我怎樣進行果園科學管理,現在看來,我家的葡萄在園區周邊都是種得最好的,每年賣的價格也是最高的。”李孝云欣慰地說。

評出“明星”,榜樣力量暖村莊

果園村里有家教場地許多“明星”,“明星”們的個人簡歷都張貼在村“兩委”門口最醒目的地方。

“黨員之星”“敬老孝老之星”“學習之星”……從2013年起,果園村堅持每年評選村民中的“明星”,至今已評選出55人。被評選上的“明星”會受到公開表彰,并領取每人1000元的獎勵。

“每次評選結果確定前,要把候選人的事跡做成展板,在村里巡回展出,收集村民意見,保證‘明星’評選真實有效、公正公平。”李永偉介紹,“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們評優的目的——用一個人帶動一群人。”

1966年入黨的村民李玉剛今年已90歲高齡。從2000年開始,他每年夏天為路上行人提供免費飲水服務,到現在已堅持了24年,去年被評為村里的“黨員之星”。

但今年夏天,因為生病李大爺住院,燒水暫停了。當村民散步行至李大爺家門口那棵蔽日遮天的大樹旁時,總會略帶遺憾地念叨一句:“李大爺不在家,這口水喝不上咯。”

故事要追溯到2000年5月的一天,那天天氣很熱。村里一位女學生放學后,因為口干舌燥,便把手伸進河里捧水喝。“河水既不干凈,也不安全,父親看到后就把小孩叫到家里來喝水。”李玉剛女兒說。

經此一事,李玉剛便在家門口搭起了遮陽棚,擺放起三張竹椅、一張桌子,讓來來回回的人可以坐下來,一邊喝水一邊擺龍門陣,李大爺家的“補給站”也成了街坊鄰居無人不曉的暖心站。

起初,村里并未通自來水,老人每天晨起便往返井臺挑水,回到家再劈柴生火,并給水里放進青蒿、艾葉、蒲公英這些清涼去火的中草藥。“后來,雖說通自來水了,但因為村里葡萄產業發展起來了,導致村里涌進來很多人,來家里喝水聊天的也越來越多,從以前燒一鍋變成每天要燒三四大鍋才夠。”李玉剛女兒回憶道。

“父親說村里人過日子節儉,舍不得買水喝,那就讓大家來我這兒喝。他年紀大了,做不了什么大事,但燒燒水還是能做的,身體健康才能種出好葡萄。”李玉剛女兒說。

采訪過程中,記者得知目前李玉剛已出院,正在康復階段。期待這杯清涼之水,能繼續澆灌果園村的九宮格“文明之花”,讓葡萄架結碩果,萬物生滋榮。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